首页 >>   学习园地

2019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

时间: 2019年03月26日 阅读次数: 2378

 

  2019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党建思政会议精神,持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创新时代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把握重点,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一)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教学方法。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扎实推进“三进”工作。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教材在“三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统一使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通过讲授、诵读、体验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课程,其中本专科阶段安排不少于12学时,研究生阶段安排不少于6学时。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研读选修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必修课程,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学习制度,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方式,全员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工作中要将“三进”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纳入学生考试内容。

(二)创新工作载体,实现成果转化。深入研究新时期“三进”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找准工作新载体。探索“互联网+学习”新模式,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息化学习平台,鼓励以微视频、微电影、动漫等现代传播手段丰富“三进”工作。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合心、合力、合拍”,真正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拓宽思路、研究问题、推动工作、提升科学化水平的过程,引导大学生在价值内涵上认知新思想,在思想感情上认同新思想,在行为上践行新思想。

(三)打造活动品牌,彰显教育特色。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色,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系列活动。组织全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带头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各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在高校宣讲1次,其中党委书记、校长要录制视频课,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文原著,认真开展本地本校宣讲活动。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生学术论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名师示范课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特色案例、优质课、优秀论文、微电影征集评选展示活动。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高校优秀辅导员和大学生理论骨干宣讲活动。支持办好学生理论社团,深入开展“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学悟行”活动。

二、推进实点,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当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引导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与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典型引领、制度规范有机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先进模范校园巡礼,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结合建国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师生树立报国理想、培养家国情怀。组织开展教育系统“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开展以李保国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专题研讨、报告宣讲、座谈交流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组织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当地革命纪念地、纪念馆、党史展览馆等场所参观学习或到烈士陵园瞻仰,组织来自于革命老区所在地的学生,大力开展走访老红军、老革命、烈士亲属活动。

(三)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和新媒体育人。大力推进高校思政课堂拓展工作、志愿服务对接精准扶贫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引导师生融入社会、体验社会。精心设计和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师生专业优势、技术特长,结合教学、科研、实习,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李保国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动校内外衔接互动,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化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网络视频、QQ、微信、微博等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创新网络育人载体,着力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打造一批示范性主题教育网站。加强高校“两微一端”和新媒体工作室建设,建立全省高校新媒体矩阵。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网络文化精品,推出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四)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强化校训校歌校史育人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推选展示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培养建设一批具有燕赵风韵、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组织参与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积极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在师范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在职业院校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推出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示范中心。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推广应用。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和“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活动。

三、塑造亮点,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

(一)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扩大学科影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学科体系。健全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二级学科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相应支撑。研究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质量提升计划,重点建设10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教学、研究、学科特色。

(二)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把队伍建设纳入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专家库,鼓励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鼓励具备条件的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建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咨询、评价、指导、服务等工作。继续开展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与研修班培训以及全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比赛。继续选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北京、天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进行研修。

(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加强对教材重点难点研究,使用好教育部统编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积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实施集体备课制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加强对不同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的研究。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校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定期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专业课实习、实训等实践教育环节,形成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分类管理的实践育人体系。

四、夯实支点,全面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一)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坚持以挂职锻炼为顶层,在全省公开选拔优秀政工干部、辅导员到省教育厅思政体卫艺处、河北省德育研究中心挂职锻炼。坚持以精英培训为拓展,继续在全省骨干辅导员队伍中遴选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执行能力强、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加入全省辅导员精英团队。坚持以骨干培训为引领,对骨干辅导员进行分批分期专项培训,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朋辈互助培训模式。坚持以普及培训为根本,组织新任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二)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继续实施“河北省博士辅导员领航工程”,加大对育人重要学术问题攻关力度。继续实施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辅导员国内访学研修计划。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示范培训。持续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个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辅导员精品项目等评选工作。举办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组织参加全国比赛,提高广大辅导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积极推广辅导员统计系统,精准掌握我省高校辅导员总体情况。实施精英辅导员团队建设工程,每名精英辅导员组建一支特色团队,攻关一项专题工作,以点带面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

(三)推动京津冀辅导员协同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深度对接京津高校,以协同发展思维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据《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方案》,打通三地高校辅导员互派互学、挂职锻炼的关键环节,继续推进三地定期交流研讨工作机制、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工作成果交流机制。继续遴选高校辅导员到北京、天津高校挂职学习,吸引接收京津辅导员到河北高校挂职交流,组织参加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培训班。

五、破解难点,全力防范化解教育领域重大风险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立高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舆情管控机构、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邀请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思想文化类活动审批制度,严格拟邀请报告人及其报告内容审核程序。加强对高校宣传部长、学生处长、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及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健全网上师生思想动态研判机制。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对敏感信息的分析研判及预警工作,科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要加强现场管理,发生突发情况时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迅速开展工作,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

(二)推进四项专项工作。开展防范校园传教、非法传销、“校园贷”和校外住宿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要逐级健全责任体系,牢固树立防范意识,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全面推进《河北省教育系统风险隐患防控指导手册》的实施,逐级建立学校风险隐患台帐,逐校建立重大风险隐患平面警示图,做到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治理无死角。充分发挥省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传播渗透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的作用,建立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传播渗透等工作的长效机制,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性,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落实领导责任、主体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坚决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传播渗透。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和形式,将宗教知识和政策、公共安全知识、《禁止传销条例》、非法“校园贷”危害纳入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完善资助体系,建立健全既有共性需求,又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资助体系,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发展性需求。扎实推进安全稳定工作,教育学生远离传教、传销和不良网贷。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内容略去。

 

 
工学部 理学部  传媒学部  法政学部

教育学部  经济管理学部   外语学部  艺术学部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469号

邮政编码:050000 联系电话:0311-8078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