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部、各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鼓励我院思想政治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展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丰富成果,我院决定开展2024年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征集评选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类别与要求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1.项目要求。应为师生自主创作的,创新性高、推广性强的校园文化成熟作品。应具有突出的思想性,聚焦时代主题,坚守
中华文化立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主题鲜明,创意独特,手法多样,情感真挚。应符合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审美需求,能艺术地呈现、传达、叙述、演绎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精神力量、文化意蕴和美学品位,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项目内容。(1)结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的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2)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高校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积极拓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新举措。(3)凸显时代特征、突出学校特色,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工作举措与实践项目。(4)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具有品牌影响力、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成果。(5)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促进广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营造实践育人文化氛围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6)其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贴近实际、行之有效、感染力强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1.项目要求。应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能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继承和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紧密联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和青年师生思想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感。能够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理论性和推广价值,并以项目论文形式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
2.项目内容。(1)理论武装创新案例。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目标引领,运用各种载体分群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工作,推动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培训,打造示范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文化育人创新案例。以强化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目标引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史校训等育人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资源库,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和育人实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大力创建文明校园,校风学风良好,在本地本校的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3)心理育人创新案例。以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目标引领,在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形成体系化实施机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制作心理科普微课,开展专题心理讲座,宣传教育活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规范构建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定期开展测评筛查,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机制健全有力,专兼结合工作队伍规模适当、素质良好,专项工作经费充足,办公场地和设备条件过硬,评价考核体系合理。(4)实践育人创新案例。立足知信行有机统一,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强化育人目标引领,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体验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战略部署,精准锚定人生发展方向。课内外一体设计,将优质实践资源有机纳入教学安排,确保社会实践的学时学分安排。深化定向结对互动,加强与部队、政府、企业、社区、乡村等校外有关单位结对子,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强化社会实践联动。结合专业特色服务,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推动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专业所学,提供特色服务,解决社会所需。强化成果绩效管理,完善社会实践成果考核、评价、认定体系建设。注重典型宣传推广,挖掘社会实践先进典型,提炼有特色的实践育人机制、思路、模式,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实践路径。(5)网络育人创新案例。注重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高校网络育人格局,有效建立师生黏合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完善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各类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创新性、实效性,能够有效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育人导向鲜明、品牌效应显著、运行模式健全、传播效果良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6)队伍建设创新案例。坚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学校党委常委会议题,着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能力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原则,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事业编制身份,制定专职辅导员选苗育苗专项培养方案,将专职辅导员选苗育苗人才储备纳入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规划;能够围绕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重点内容,聚焦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从学生思想引导、行为教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升辅导员核心素质能力;能够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结合本校学科特色与学生特点,分层组织开展贴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全覆盖培训,细化不同工作年限辅导员培训内容,实施分群体精准培训;能够针对辅导员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职级实际,建立健全系统化、差异化、科学化的辅导员考评机制。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1.项目要求。申报项目应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凸显时代特征和地区、学校特色,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主题突出,成效显著。辅导员课程项目应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大纲等方面系统完整,同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课堂讲授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生动形象,吸引力、感染力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项目应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形成一定的典型经验、固定平台和长效机制,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
2.项目内容。一线辅导员及相关学生工作干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为辅导员课程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大类。(1)辅导员课程是指高校辅导员讲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包括党课、团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在全校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程。(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指高校辅导员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党团组织与班级建设、主题教育、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就业创业育人、学业指导与生涯规划、应急事件处理、资助育人、主题班会、队伍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等。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
1.项目要求。(1)主题鲜明。案例题目要鲜活、醒目,有吸引力。案例项目要紧紧围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紧密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并在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2)内容翔实。案例项目应当是辅导员独立开展或合作开展的典型个案,应当是日常实际工作的积累,不得杜撰和抄袭,文责自负。案例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3)典型突出。案例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典型性和时代性,要突出反映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总结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2.项目内容。党史学习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社会实践。
(五)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
1.项目要求。论文选题应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论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内容详实,有较强的学术或应用价值。
2.项目内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三全育人;资助育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实效性;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等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
二、材料要求
1.各学部、各部门要在审核把关的基础上进行申报,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避免重复申报。相关申报表及汇总表,需经所在部门党总支或党支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支撑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图片为jpg格式,容量不小于1M,分辨率不小于300Dpi,原图,注明图注,有摄影者请标注。有条件的可配套提供相关素材视频,时长不超过6分钟,对经验做法进行介绍展示。
3.辅导员课程应提供1-2节课程视频,每节时长不超过20分钟。视频宽高(横版,16:9):848×480,视频分辨率(高清):1920×1080,视频格式:MPG、MOV、MP4、AVI等,片中字幕:必须为简体字,位置居中,配音:普通话配音。
4.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字数3000字之内。作者应为专兼职辅导员或学生工作干部。正文内容包括标题、案例概述、案例分析、解决方案(理论依据、过程方法、结果评价等),经验与启示。案例所属范围应在文章左上角加以标注。
5.参评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须未公开发表,第一作者应为在岗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不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字数不少于6000字。论文要遵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格按照学术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标注请遵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2019版《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总体文字复制比在20%以上的,取消参评资格。
三、报送方式
请各学部、各部门于2024年8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及电子版交学生处,邮件标题为“XX学部/部门2024年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评选材料(申报项目类别)”。
联 系 人:王国棉
联系电话:0311-80785808
电子邮箱:hhxyxsc108@163.com
四、奖项设置
学生处组织评委对申报成果进行评选,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项,颁发荣誉证书并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被推荐参加教育厅组织的评选获三等奖及以上者追加奖励500元。对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违反申报要求的,一经查实,追回所获奖项,申报人所在单位3年内不得参加相关评选。
附件:相关附件
中共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委员会
2024年6月28日